资讯原创 《河边的错误》预售扑街,口碑严重两极分化,朱一龙扛不动票房
首页资讯影视资讯原创 《河边的错误》预售扑街,口碑严重两极分化,朱一龙扛不动票房

原创 《河边的错误》预售扑街,口碑严重两极分化,朱一龙扛不动票房

原标题:《河边的错误》预售扑街,口碑严重两极分化,朱一龙扛不动票房

魏书钧执导,朱一龙主演的电影《河边的错误》将于本周六上映,这是国庆档之后,在这个档期内宣传阵仗最大、卖相最好的电影,没有之一。

然而,截止10月20日下午18时,《河边的错误》预售只有1300多万,要知道电影选在周六上映,是公众休息日,原本应该有更好的预售成绩。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,可以对比一下朱一龙前两部作品。

去年《人生大事》选在6月24日上映,是一个不算特别好的档期,而且作为展现殡葬行业的文艺电影,卖相不算太好,但上映前一天的点映票房2616万,上映首日超过4100万。

今年的爆款《消失的她》,正式上映前一天的点映就拿到了3666万票房,上映首日更是砍下近1.6亿的好成绩。相比之下,《河边的错误》表现实在有些令人失望。

事实上,相比前面两部作品,《河边的错误》登陆影院其实先声夺人、更有优势。

《河边的错误》的宣传其实差不多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了,而且起点比较高。尽管没能获奖,但《河边的错误》在5月份入围了戛纳电影节“一种关注”单元,能入围就已经胜利了,给电影带来不少关注度。

而在刚刚过去的平遥电影展,《河边的错误》也拿到了较高的分数,引发了不少热议话题,原著作者余华非常给面子,映后在座位上主动和朱一龙握手,上台分享时还不吝称赞,说朱一龙是非常好的艺术家,他认为表演艺术里有两种类型,有人考虑怎么红的久,但朱一龙在考虑怎么走得远。甚至后续交流中,余华还表达出《河边的错误》的改编,要比当年《活着》的改编更好。

然而从预售来看,前期的宣传和热度并没能很好的助推票房。这样的结果显然和宣传无关,主要还是受限于口碑。《河边的错误》在戛纳电影节放映之后,豆瓣上就出现了不少差评,有观众批评导演将“一个疯狂的故事拍得如此正常”,认为电影低效叙事、视听语言匮乏,浪费了这部小说,全片都在蓄力却迎来了泄气的结尾。也有观众吐槽朱一龙演技,表示他“不抽烟就不会演戏,模仿上世纪警察形象。”受影片品质影响,有观众透露在戛纳电影节的映后交流环节,观众走了一半。

而平遥电影展放映后,电影的口碑两极分化更加明显,面对媒体采访多位观众表示电影质量在预期之上,有“从头皮发麻到全身的感觉”,并认为朱一龙确实有实力,表现超出预期。

但差评也非常多,有观众打三星吐槽“睡了一半”,甚至有观众爆料媒体场放完后只有一个人鼓掌,全场无人附和,而90分钟的映后交流,要比102分钟的电影精彩十倍。

其次是受限于题材和故事的呈现方式。不少观众欣赏电影的调性,比如豆瓣有高赞评论,给电影打出四星“有点像上世纪中国版《杀人回忆》,主角在追凶过程中逐渐迷失,陷入渴望暴力复仇的故事。镜头调度很讲究,最喜欢影片快要结束在电影院做梦的蒙太奇,摄影机的幽灵视线情绪很舒服。包括里面意向的表达比喻也是很有巧思的。人物转变动机不足,剧作层面的主要人物还是薄得像片纸,和其他亚裔的警察没什么两样。”

通过这位观众的描述,基本能确定电影并不是常规犯罪题材的呈现方式,更不是传统意义的“爽片”,而是更接近于文艺电影,而即便是《杀人回忆》放到今天在国内上映,这部经典之作也不太可能会有很好的票房成绩。甚至有网友透露电影中的案件并没有给出明确结局,而是在最后放弃真相选择人性思考作为落点主旨,这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观众,肯定很难接受。

因此,《河边的错误》不但预售票房比较低迷,上映后也很难有特别好的票房成绩。而这样的表现,和朱一龙前两部作品的巨大落差,凸显出大牌明星对电影票房确实有一定帮助,但帮助有限,能推动票房的因素,主要还是题材和质量,以及普罗大众喜欢的商业性。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乔治-克鲁尼执导运动题材电影《赛艇男孩》曝预告 12月25日北美上映
下一篇
周渝民从影最大挑战!一人分饰林依晨阿公和情人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